1. 1
  2. 2
  3. 3
  4. 4

聆听城事 | 西安城墙,一座城市的记忆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8-21 08:02:00


如果一座城市有灵魂,那么,对于古城西安来说,其灵魂就是盘踞在城市中心的城墙,它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更是西安兴衰荣辱的亲历者,古城儿女的每一次悲欢离合,都会在它的身躯上反射出震耳欲聋的回响,然后把沧桑之声反馈给历史,供后人聆听和品读。

再没有一个证物比城墙更了解古城的历史长度和厚度了。

在石器时代的关中平原,人类聚居区不但要面对猛兽的威胁,并且,还要受到其他部落的袭击。在关乎生死存亡的时刻,人类集思广益,发明了城墙,用坚硬物质,如夯土、硬木、石块,后来发展成砖块,筑成数米高的防护墙,把聚居区包围起来,任凭墙外多么岌岌可危,墙内仍然可以安若泰山。

秦汉之后,至隋唐时期,西安城墙的建造水平达到了顶峰,也昭示着长安城的建设达到了辉煌。史书记载,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墙,东西长度接近10公里,南北宽度达到8公里之多,周长达到37公里,总面积更是超过8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是古代中国,乃至古代世界版图中建筑面积最大、繁华程度最高的都城,也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城市。


 

世上没有天长地久,也没有永远的繁荣兴旺。自唐代之后,随着王朝中心从长安向东方的开封、杭州、南京等城市偏移后,长安城的繁华很快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中,只留下残损的城墙向世人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在后来的历史中,西安城墙跟它守护着的城市同呼吸共存亡,墙破则城亡,墙立则城兴,在无数次战火中,城墙塌了又建,建了又塌,断断续续环绕西安上千年,最终演变成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古老、执着、厚重、恢弘、灿烂、粗犷、保守、自负……


 

目前世人能看到的西安城墙,是明朝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年——1378年)修建并竣工的,因此被称作“明城墙”。当明太祖朱元璋还在率领众将士到处南征北战时,谋士朱升以史为鉴,向朱元璋提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保卫胜利果实的良方。

也是在这个时候,这座古城的名称从“长安”正式确立为西安,含有西部安定之意,时称“西安府”,随后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城墙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把半部华夏文明史浓缩在了它的身躯里,把它誉为历史的活化石并不为过。


图源:“海底捞”

世人常说:要了解中国古代史就去西安,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定位。

自15世纪以后,人类战争全面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攻城武器升级了好几个档次,西安城墙在热兵器一次又一次攻击下,曾一度出现残垣断壁、风雨飘摇的态势,但它还是挺住了。

一是由于它相当坚固,面对炮火可以泰然处之。二是守卫城墙的将士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精神城墙,一次次瓦解了进攻者的狂妄。三是西安城墙历经数百年已变成历史的圣物,在文明心的驱使下,攻守双方的将士都对它手下留情了。


虽然到现代,随着城墙的历史作用完全丧失,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西安城墙又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幸运的是,它还是以比较完好的身躯活了下来,最终变成历史的宠儿,理所当然地成为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古代城墙,并晋升为这座古城的象征符号。
如今,它正敞开胸怀,以古典的心,时尚的外表,浪漫的气质,包容的精神,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接踵而来,聆听着历史和现代融合后的美妙韵律。

-心怡-

识别二维码即可收听

喜马拉雅“聆听城事”专栏更多节目噢~


 

声音和文字在这里相遇

个体和阅读在这里碰撞

如果你也想把自己

关于西安城墙的独家心声

通过“聆听城事”分享给更多的人听

欢迎加入西安城墙主播团

我们诚挚邀请你的到来

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