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城墙 > 历史文脉 > 城墙历史
王建明摄影作品——城墙故事(二)
信息来源:陕西省摄影家影视艺术馆 发布日期: 2017-05-26 10:35:00
有城墙护佑的城池,才是中国城市最本真的模样。居住在城池里的地方,才是家。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一辈子都在城墙内外穿梭往返,高大的城墙和门楼也一定是家和远方的分界线,出城便是远方,进城便是回家。——题记 王建明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是在南城墙根大车家巷长大的。那里不仅是许多“老西安”的集中居住地,并且那一带沿着城南自东向西,保留着明清以来最古老的街区,一些唐代的寺院、塔楼、明清的书院、府院,近代的商业建筑包括银行、商铺等,也多数汇聚于此。城南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老西安社会生活的样貌、情态与风尚,也是所谓的西安意味的源头之地。城墙在那里曾经被保留得最为完整,而且本身也成为生活原有的一个部分。对于像王建明一样从50年代就生活在西安城南的人来说:城墙首先是一个区域地理方位的界标,城里与城外,是由城墙界定的,而且,站立在城墙之上,城内城外,一切皆可尽收眼底。由城墙所形成的归类划分,其意义绝不只停留在地理形态上,而是包涵着西安都市发展至今仍然在起支配作用的政治经济逻辑和深刻的价值理性。城墙的意义从古至今,的确非同寻常。在王建明这一代人看来:城墙还是那个年代观察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城市的一个制高点。在其之上,便可获得一个全景敞视的观看权力。在观看的时候所获得的对于生活现实感的确认,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城墙之上所感到的那个年代城乡之间的强烈对比,既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又在眼前可知可见,又是一种眼睛的直接经验。由此所获得的认识方式,让王建明在对西安城墙随后的拍摄中,具有了比大脑经过深思熟虑还要具有穿透力的视觉方式。 在王建明看来,城墙不单单只是外在于自己的孤立建筑体,仅从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物的层面来看待城墙,并不能满足他对城墙拍摄的需要。他镜头里的城墙,一直是与事件有关联的。在王建明的眼中,始终有两种关于城墙的景象相对立,它们都是作为事件印入记忆的。 一种是在童年时期对于遍布在城墙之中迷宫般的“防空洞”不断穿越所获得的眩晕梦幻的感知,以及由城墙的土和砖砌成的灶台、鸽舍,打制成的举重之用的“锁子”等具体之物映入日常生活的故事当中;另一种便是城墙符号化的作用,在西安都市现代化进程中重新形成的空间叙事。
上述两种对立的城墙景象所形成的张力与对比,构成了王建明对于城墙拍摄的底色。他的城墙具有动感的效果,源于他对城墙的看待,总是与自己的经历和记忆,与事件所形成的关联直接相随。摄影的形式创新和社会关联,在王建明这里没有与他的对象之中所发生的事件脱离开来。在现实中,由时空所产生的偶然事件才是真正的主角,人的命运,往往像纸一样的脆弱,这也是王建明面对城墙的历史,其镜头背后所持有的态度和立场。 摄影术从一开始便加入到了城市现代性的建构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对于新的城市经验所激发的新想象力和活力的回应,本身就说明了摄影也是大都市精神的参与者和建构者。纳达、勒·科布西埃和尚巴特利用空中摄影对于巴黎城市新形象的展示,开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探索城市现代性的新途径和新视野。 现代都市赞歌的吟唱和新的抒情,由于空中摄影的出现,已经可以完全不依照波德莱尔和本雅明通过在城市的街道上的游走所提供的路线图来进行。摄影重新发现了城市,让人们看见了其中过去无法看见的东西。尤其是空中摄影的出现,将鸟类的眼睛移植到了人类的脸上,赋予了人类从天空上观察城市的权力和视野。 王建明对于西安城市和城墙的拍摄,同样采取了鸟瞰俯视,从空中切入视觉的方式,另外,他还选择了在城墙之中,在城墙的近旁等多种角度,来摄取他在不同位置上对于城墙的感受。 回到城墙这类古老的建筑物表面,并非是一种消沉之举,怀旧的情绪也非全然是对当下的逃离。对城墙的拍摄,在王建明看来,首先是重归个人记忆的初始之地。一切都必须从这一源头开始和出发,来建构自己个人对于城墙的表达。这是一种对自身和所生活的城市信心最有力的明证。 对西安城市和城墙的拍摄,并非只有王建明一个,他也不是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开拓者。远在上世纪初,一些传教士和外国来西安讲学的人士,曾经用镜头记录了包括城墙在内的许多关于西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日本人足立喜六留下的《长安史迹考》中,有许多对于西安城墙的实拍图片,为西安保全了上个世纪初城市真实样貌的图谱,极为珍贵和难得,成为了西安城市史的重要摄影文件。 王建明则是将城墙置于不同的视域,通过它与周围环境和人物 的关系,来展示城墙在当下如何作为一个类比物而存在的。在西安都市新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墙如何重新定义西安城市的空间,如何参与新的城市想象,如何规约城市的节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一切,王建明是通过自己镜头的观察,将城墙与整个西安城市并置在一起,透过历史与拍摄过程中即时的经验,从而超越摄影的图画感来完成的。
城市和城墙在他的镜头里就如同罗伯特·帕克所言的“实验室”或“诊所”,人类本性和社会过程在其中都可以被有利地进行研究。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也会变得一览无余。 摄影的特权,便是摄取对象瞬间超尘拔俗之美。王建明在拍摄城墙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对象本身的诗意和音乐。他摒弃了摄影舞台效果化的做法,无论是在空中或地面拍摄,都像是把自己的拍摄对象取走,又放归到了原处一样。 城墙之美,源自其上众多无法表达的整体的凝聚。尽管,从地面飞升到空中反观城墙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净化和安静之美,但王建明不完全依靠这个。他的理想在于保留自己穿过城墙所留在影像之中的个人意味。他在摄影中的所有努力,是为了给人的眼睛保留一席之地。 (文:杜爱民)
(责任编辑:王梦玉)